發(fā)布時間:2020-03-17 14:01:33來源:魔方格
要不要學BIM,是學Revit還是ArchiCAD?簡述一下BIM.BIM這個概念出來好多年了,Revit的不同在哪里?它是一款模型信息準確、全面而且更新的軟件,這種不同是BIM應用的前提。那BIM是什么?BIM就是利用模型信息的準確、全面以及更新性,來幫助設計方,施工方,業(yè)主方,監(jiān)理方強化對工程的把控力。
為什么要用BIM?設計院是要分工的,有建筑,結構,機電(水暖電)。每個專業(yè)都要做自己分內的工作,然后大家合力完成一個建筑。舉個例子來闡釋用BIM的一個原因:
假設這是200年前,我約了ABCD四個朋友來我家聚餐,但是有個條件:每個人必須帶一種做飯的工具過來,我們才能做飯。他們無法在到我家之前交流。A想了想,帶了個鍋,B想了想,帶了個鍋,C想了想,帶了個鍋,D想了想,也帶了個鍋。
每個人都是對的,但這頓飯根本沒辦法做。沒辦法,我只好請大家出門下館子了,花了很多錢。為什么會這樣呢?因為大家在過程中對彼此情況不了解,所以對這頓飯沒有控制力。
200年后的今天,人類擁有了手機,ABCD四個人出門前就已經分配好了每個人要帶的工具,很顯然,在這頓飯開始做之前,已經排除了很多意外情況。
Revit等建模軟件的意義就類似手機,而BIM則是這種提前溝通并改善的辦事方式。因為有了手機,各方都了解其他參與方的情況,從而通過協(xié)商,在事情發(fā)生之前,提前預知結果并改變結果。實際上就加強了各方對工程的控制力。
有了BIM工具,溝通會更有效率。
BIM在多方協(xié)同時的優(yōu)點,它解決了空間沖突和時間沖突。所謂空間沖突,就是你設計的水管穿過了我設計的柱子。那什么是時間沖突呢?有很多種,比如,我的管線還沒有放上去,你就把吊頂裝好了。
BIM是一種思維方式。
現(xiàn)在,我們再來回答開始的那兩個問題:
1)要不要學BIM?只要大家都使用了BIM建模軟件,BIM的思維方式就是水到渠成的,不存在學不學習BIM的問題。
2)是學習Revit還是ArchiCAD或是AECOSim呢?選擇哪一款建模軟件,取決于協(xié)作的各方,而不是個人。
BIM讓誰不爽了呢?一個工程施工的時候,不停的出現(xiàn)返工和設計變更,導致業(yè)主一再增加預算,有一些人是靠設計變更與返工來掙錢的。
為什么現(xiàn)在設計院推BIM也比較慢?所以,國家現(xiàn)在政策上大力推BIM.國家鼓勵的,一定是有不樂意的。
BIM的應用(在設計和施工中,BIM分別有什么作用)
一個建筑工程里,BIM在每個階段的應用。我為什么不用“建筑項目”而用“建筑工程”呢?因為,設計院里,畫了個圖紙,就叫完成了一個“項目”,效果圖公司里,P完兩個鳥瞰,也叫完成了一個“項目”。但在一個完整的建筑工程里,雖說建筑師是起頭的,但只是整個工程成本的零頭。何況這點零頭還要分給效果圖公司的,還有模型公司。
好啦,一個建筑工程的三個時期:設計、施工、運維。
這次只講設計和施工兩個部分,再次細分如下:
1.方案設計
2.擴初
3.施工圖
4.細化施工圖
5.施工過程
6.竣工驗收
前三步由設計方完成,后四步基本由施工方完成。目前,BIM對于施工階段的作用要明顯重要于設計階段。
第一步(方案設計)
在方案階段,使用BIM工具,可以更準確的估算各項性能和造價情況。我們常常用ecotect,vasari,fluent,VE,EnergyPlus等軟件進行能耗分析、結構分析、采光分析、綠色建筑分析、建筑設計規(guī)范檢查等。如果這個建筑方案在設計的時候,考慮了光照,就不會在辦公的地方有這么刺眼的夕陽。
第二、三步(擴初和施工圖)
在擴初和施工圖階段,進行管綜檢查,提前檢查出不同專業(yè)之間的碰撞問題。并根據明細表進行造價計算。
根據不同的業(yè)主、項目情況和相關政策,設計院會選擇需不需要BIM團隊參與。比如面積超過多少多少的,一定要用BIM.比如某種類型的建筑,一定要用BIM.但是,業(yè)主的決定性也很大。業(yè)主如果需要設計方在提交施工圖時,一并提交Revit模型。那設計院就會按照合同履行。當然,設計院會額外收取一定的費用。
如果業(yè)主要求設計方提供Revit模型和資料。就會將這部分資料連同施工圖一并轉交給施工方。如果沒要求設計方提供Revit模型,那施工方得到的將是施工圖,并根據施工圖重新建立Revit模型。
目前的情況是,無論設計院是否提交Revit模型,大部分施工方都會重新建模。為什么呢?因為施工過程對Revit模型的準確性和全面性非常依賴,如果設計院的模型不符合要求,那造成的損失就會很嚴重。你會問,為什么設計院建的Revit模型不符合施工方要求呢?我覺得有三個原因,1)設計方加入的模型信息和施工方需要的信息是不匹配的2)目前沒有什么可靠的檢查模型合規(guī)性的工具,待會兒我會提一下Solibri這個平臺3)權責不清晰。就算設計院隨意建了一個Revit模型,也不用負責任。
第四步(細化施工圖)
首先,施工方根據設計方做好的施工圖和BIM模型進行Revit建模。這個時候,一般會開交底的會議,也就是設計院會跟施工方說明設計的意圖,并且解答施工方對圖紙的疑問。這一步要解決碰撞問題,優(yōu)化管線走向,降低施工難度。
其次,需要進行施工模擬,決定施工方案,我講自己的看法:
1)施工進度模擬,也就是根據施工方案,做一個模仿施工時的視頻,今天到多少層了,需要多少人,多少混凝土啥的。模擬還要細分很多種,比如框架結構砌體結構的施工模擬,豎向運輸的方案模擬等,BIM的意義就在于這些新的應用。
2)施工場地的布置模擬,施工時,參與方有很多的,這個設備放在工地的哪個地方,什么時候進入工地,都是要提前決定好的。不然里面全是卡車,都不知道怎么玩了。
3)對于比較復雜的施工點,要出專門的施工方案,阿木在地鐵集團做一些BIM的流程設計工作,他們也是單獨提出了復雜工序的施工模擬問題。當然,這些都要結合當地的設計規(guī)范和施工規(guī)范,能夠直接指導施工才有意義,所以,BIM工程師必須要有施工經驗才能發(fā)揮價值。
第五步(施工過程)
在這個過程中,模型和數據庫資料會及時更新,不同專業(yè)會有所不同。從機電講,主要有三種:進場,安裝,驗收。也就是說,施工的時候,場地是被封起來的。我們經??吹揭粋€工地外面封著臨時的金屬板,寫著:施工給您帶來的不便,敬請諒解。那些設備審批進入場內是有時間先后的,需要記錄在模型上,當然這里可能不僅僅是Revit,還有廣聯(lián)達,魯班,NW等軟件參與。這樣,我們就可以隨時統(tǒng)計進場設備的數量和具體編碼。同理,哪些設備安裝了?哪些設備驗收了?水管漏不漏水,這肯定是要檢驗一下的對吧。所以,施工過程中,Revit模型應該及時更新。另外更新的是,施工情況跟上一步模擬的情況有偏差。那么,需要及時記錄實際施工的情況,這里多了個鉚,那里加了個釘。
有了上面的及時更新的數據,業(yè)主方,施工方,監(jiān)理方可以隨時了解進度,成本,現(xiàn)場情況,安全和質量管理等問題。這是非常有意義的。
第六步(竣工驗收)
首先,我們要知道竣工模型的用途。咱一個工程做完了,業(yè)主和監(jiān)理要驗收合格與否。確定合格之后,業(yè)主著急將貸來的錢還給銀行,這個建筑就要馬上運營起來,好,運營需要維護吧?隨便舉個例子,某一個設備規(guī)定7年之后要更換,這個信息由誰記著?當然是竣工模型來記啦。所以,竣工模型需要的信息要很全面。另外一點,因為施工過程很多地方跟當初施工模擬不同,所以,竣工模型一定要更新到較新的情況。一定要準確。比如一個商場的水管破了,運營單位能第一時間搜索到可以控制它的閥門、水管的生產廠家、出廠日期、安裝日期、驗收的人是誰、保修期、價格、賣家的聯(lián)系方式等等。
因此,竣工模型應該是較新較全的模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