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0-05-27 13:52:58來源:魔方格
少兒編程真正的起源來自于Logo語言之父、構造主義(Constructionism)學習理論的提出者——西蒙·派珀特(Seymour Papert)教授。派珀特教授專門為孩子發(fā)明了LOGO語言,1967年從LISP語言的基礎上發(fā)明,比C語言還要早一些。與一般的計算機語言不同的是,LOGO語言輸出的結果是幾何圖形。應用到教育領域后,孩子就可以通過編程的方式讓計算機程序變得看得見,摸得著,擁有圖形化的展現(xiàn)。派普特也由此被稱為“少兒編程之父”。
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的米切爾·瑞斯尼克(Mitch Resnick)認為,編碼并不是專屬于計算機天才,應該適用于所有人。米切爾·瑞斯尼克團隊于2007年第一次推出了Scratch,較新的版本是在3年前即2013年上線的。自從Scratch推出以來,全世界使用它的人越來越多。迄今已經(jīng)有一千兩百萬注冊用戶。Scratch旨在讓程序設計語言初學者不需先學習語言語法便能設計產(chǎn)品。開發(fā)者期望通過學習Scratch,啟發(fā)和激勵用戶在愉快的環(huán)境下經(jīng)由操作(如設計交互故事)去學習程序設計、數(shù)學和計算知識,同時獲得創(chuàng)造性的思考,邏輯編程,和協(xié)同工作的體驗。
為什么要讓孩子學習少兒編程?
這個問題一向是家長們較感到疑惑與不解的,妙小程經(jīng)常收到家長類似的提問:不想讓孩子長大以后成為程序員,那報名少兒編程到底學什么,為什么學習少兒編程呢?
其實,學編程承載了很大的存在價值,不僅僅是為了成為程序員。編程可以培養(yǎng)孩子的想象力,思考能力,邏輯推理能力以及音樂,美術,故事,計算和編程的技能。編程已經(jīng)成為孩子繼閱讀、寫作、算術這三項基本能力外所需要掌握的第四項必備技能。孩子學習寫作,不是為了成為作家,因為寫作是一項基本能力。孩子學習編程,也不是為了培養(yǎng)程序員,因為編程是他們需要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。Scratch之父米切爾對未來編程有一個很好的定義:編程不只是為了學習技術或者找工作,而是一種新的表達方式,也是新的學習方式。
少兒編程是趨勢
國家開始全面重視編程教育。由于之前我國基礎教育非常保守,重視的都是基礎性(語數(shù)外)科目的教育,對技術這一塊,學校沒有引起重視。當高考改革新政下來,學校著急,無從下手,不知道怎么教、怎么考。學生和家長也開始著急,以前不重視,沒系統(tǒng)學過,趕不上變化,進而錯失更好的高等教育選擇。而國外的編程教育發(fā)展的如火如荼:全球有超24個國家,包括日本,韓國,以及歐洲多個國家,已經(jīng)將編程教育納入K12課程大綱或者教學場景。
于是去年7月20日,國務院印發(fā)《新一代人工智能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宣布:舉全國之力,在2030年一定要搶占人工智能全球制高點,將人工智能上升到國家戰(zhàn)略。“即日起,從小學教育,中學科目,到大學院校,通通逐步新增人工智能課程,建設全國人才梯隊。”較發(fā)達的浙江、上海兩地先行做出的高考改革,未來的全國范圍高考改革,很有可能也將圍繞著這一未來產(chǎn)業(yè)規(guī)劃作出調整。其中,編程教育當然是人工智能課程較較核心的部分。頂層設計框架搭建完成,也明確提出編程教育的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。又進一步提高了編程教育在基礎教育中地位,加快將編程納入應試教育科目的速度。